斯堪蒂亚语 凜海語 | ||
---|---|---|
发音 | ˌskandɪˈmoː | |
创造者 | Lukas Axelsen | 2019 |
使用人數 | 300万 | |
排名 | ? | |
分類 (目標) |
||
文字 | 凛海符文字母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凛海王国 | |
管理机构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ska | |
ISO 639-2 | ska | |
ISO 639-3 | - | |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
斯堪蒂亚语(凛:凜海語,阿克谢尔森转写:Skandimo),又称凛海语,简称凛语,属于斯堪德尔萨语系凛海语族,是一门基于古典斯堪蒂亚语创制、用作凛海星上统一凛海王国通用辅助语的人造语言,其特征是相较于古语及各大地区语言而言更类似于孤立语的语法以及书面语对汉字的再次引入。目前斯堪蒂亚语在凛海王国共有300万使用者,是全境最通用的语言。斯堪蒂亚语尚未成为凛海王国的官方语言,但公共当局完全使用斯堪蒂亚语,且《民事诉讼法》规定斯堪蒂亚语为法院的语言。
历史
凛海星语言的起源众说纷纭,现今的主流论点是,早期的数种语言都起源于凛海星上繁衍的最早人类对于来自地球的凛海e播种母舰中知识的理解。数种23世纪地球语言的主要表音和表意文字体系都成为了古凛海人的文字范本,随后被改造成各种变体。斯堪蒂亚语所使用的符文和汉字正来源于此,但汉字词来源于汉语的原有发音均被固有的斯堪地亚语取代,仅仅保留了原意,类比日语中的训读。
斯堪蒂亚语最早起源于凛海星上的初期人类聚落斯堪德尔萨(skandelsa, ᛋᚴᛆᚿᛞᛖᛚᛋᛆ)。斯堪德尔萨的经济和文化一度在原初凛海大陆上极为繁荣,随着海上商贸的扩张侵蚀并淘汰了同时期的数种古语,奠定了斯堪蒂亚语在整个凛海人类中的通用语地位,因此亦称“凛海语”。毁灭古斯堪德尔萨文明的大海啸亦将通行于各地的斯堪蒂亚语湮灭在了历史之中,留下的斯堪蒂亚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在文明的重建与复兴期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差异,从而在凛海诸岛的各地区形成了极为多样的不同语言。随着航运业的恢复以及各地区人们更为频繁的交往,统一后的凛海王国将古语恢复,以求成为新的通用辅助语。
斯堪蒂亚语漫长的历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原始斯堪蒂亚语
原始斯堪蒂亚语(urrel-skandimolo, 始祖ᛜᛋᚴᛆᚿᛞᛁ言語)定义为原初凛海大陆上各个古语并行存在且发展的时期的斯堪蒂亚语,其最大特征是文本要么全部使用汉字,要么全部使用符文,不出现两种字符体系混杂的现象。原始斯堪蒂亚语有庞大且复杂的词汇系统,并且其书面语和口语的遣词造句区别甚大。书面语较为冗长、表意精确,而口语则更为简短,例如描述吃这一行为:
- 口语:用(TEVA, ᛏᛖᚹᛆ /theva, thef/)、餔(HIEDDA, ᚺᛁᛖᛞᛞᛆ /jehda, jehdh/)
- 书面语:膳用(PIESE-TEVA, ᛈᛁᛖᛋᛖᛜᛏᛖᚹᛆ /pjesetva/)、攝取(MIALA, ᛘᛁᛆᛚᛆ /mjala/)、進食(INDI-OTTOA, ᛁᚿᛞᛁᛜᛟᛏᛏᛟᛆ /injohtwa/)
因为日常生活和使用口语的情景中愈发需要合适、精确的书面语词汇,所以二者的差异逐渐减少,然而直到古斯堪蒂亚语灭亡,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仍然存在。尽管原始斯堪蒂亚语时期的文学极为发达,但是其语法并没有人统一整理过,使得对于语法的推测只能基于拟构,相当凌乱。
前期古典斯堪蒂亚语

翻译为斯堪蒂亚语的《自然系统》(卡尔·林奈)封面
前期古典斯堪蒂亚语(Fri kel-skandimolo)代指最早形成统一规范持续到通行于整个原初凛海大陆的斯堪蒂亚语。此时的标准语言现称古典斯堪蒂亚语(Kel-skandimolo),古称言语(Molo)。前期古典斯堪蒂亚语中符文逐渐变得更加常见,一般承载为汉字注音的作用,不在公文和官方文件中与汉字混杂使用。当时的语言学和修辞学文书包含许多采用符文的记音。
复兴斯堪蒂亚语
复兴斯堪蒂亚语()是目前通行全域的斯堪蒂亚语标准,与古典斯堪蒂亚语具备普遍的一致性。今天,93%的凛海国民将其用作第一语言。复兴斯堪蒂亚语这一概念在凛8520年随着皇家语言学会的成立正式公布,旨在为彼时言语互不相同的各地区凛海居民提供规范且广为认可的互通语言,其在随后的5~7个世纪内逐渐将大多方言取代。
正写法和发音

斯堪蒂亚字母写就的SKANDIMO(斯堪蒂亚语)
斯堪蒂亚语采用标准化的帝国凛海符文,是典型的全音素表音文字。
字母 | 名称 | 音位 | 对应 | |
---|---|---|---|---|
拉丁字母 | 西里尔字母 | |||
ᚠ | fe | /f/ | f | ф |
ᚢ | u | /u/ /uː/ | u | у |
ᛆ | an | /a/ /aː/ | a | а |
ᚱ | rai | /r̥/ /r/ | r | р |
ᚴ | kau | /kʰ/ | k | к |
ᚳ | ce | /t͡s/ | c | ц |
ᚷ | gi | /g̊/ | g | г |
ᚹ | von | /v/ | v | в |
ᚺ | hal | /h/ | h | х |
ᚿ | nau | /n/ | n | н |
ᛁ | i | /i/ /iː/ | i | и |
ᛃ | je | /j/ | j | и |
ᛈ | pe | /pʰ/ | p | п |
ᛋ | so | /s/ | s | с |
ᛏ | ti | /tˢ/ | t | т |
ᛒ | bia | /b̥/ | b | б |
ᛖ | e | /e/ /eː/ /ə/ | e | е |
ᛘ | man | /m/ | m | м |
ᛚ | lo | /l/ | l | л |
ᛟ | o | /ɔ/ /oː/ | o | о |
ᛞ | de | /d̥/ | d | д |
ᛦ | y | /y/ /yː/ | y | ю |
ᚯ | ö | /ø/ /øː/ | ö | ө |
ᛅ | ä | /ɛ/ /ɛː/ | ä | э |
音系
语法
主条目:斯堪蒂亚语/语法
斯堪蒂亚语是一门后缀驱使性的黏着语,意味着时态或变格等标记被附着在实词之后。该语语法的特点是注重于功能性,几乎没有不规则和意义不明。斯堪蒂亚语采用主语-宾语-谓语作为主要的句子结构;除了语序之外,上述句子成分亦通过形态学手段确立与命题内容和位置权重的关系。
基本处于句子末尾的谓语(动词)为斯堪蒂亚语句法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亦即,位于谓语之前的所有其他句子成分旨在修饰该谓语。谓语亦可作嵌套结构,两个或以上的谓语同时出现时,被其他谓语修饰的谓语增加不定式后缀〔~ᛏᛆ〕(-ta),在词法学上不定式等同于名词,可再次添加名词后缀,例:〔予 塾行.〕(Ma gimna ei.;我去学校。)=>〔予 塾行ᛏᛆ 必.〕(Ma gimna ei·ta skel;我得去学校。)或〔予 塾行ᛏᛆ 通ᚿᛆ.〕(Ma gimna ei·ta skii·na?;[书]你知道我去学校?)。
动词添加后缀的例子〔食〕(ed;吃)
〔食〕(ed/et;吃) | 词干 | ||
〔食ᚱᛁ〕(ed·ri/edri;被吃) | 〔受動〕(Ri·meig;受动) | -ri | 语态 |
〔食ᛆᛁ〕(ed·ai/edai;使之吃) | 〔使動〕(Ai·meig;使动) | -ai | |
〔食ᛋᚴᛟ〕(ed·sko/ezko;在吃) | 〔進行〕(Asten·ei;进行) | -sko | 时态 |
〔食ᛚᛟ〕(ed·lo/eðlo;吃了) | 〔完了〕(Geri·lo;完了) | -lo | |
〔食ᛋᛟ〕(ed·so/ezo;将吃) | 〔未來〕(Nugei·gemi;未来) | -so | |
〔食ᛘᛁ〕(ed·mi/eðmi) | 〔强調〕(Melo·dono;强调) | -mi | |
〔食ᛁᛟ〕(ed·io/edeo) | 〔慣常〕(Vani·nidio;惯常) | -io (-jo) | |
〔食ᛘᛟᚴᛟ〕(ed·moko/eðmoko;(我想)应该会吃) | 〔推ᛞᛁ 定〕(Sentei·di bagro ;推定) | -moko | 情态 |
〔食ᛋᚴᛖ〕(ed·ske/ezke;必须去吃) | 〔義務〕(Jef·vergion;义务) | -ske | |
〔祈願〕(Efke·gie;祈愿) | -si | ||
不定 | -ta | 连体 | |
先行 | -bosti | ||
条件 | -goi | ||
逆条件 | -glatro | ||
接续 | -veige | ||
同时 | -gam | ||
意图 | -di | ||
强调 | -na | 语气 | |
命令 | -sa- | ||
意志 | -me |
外部链接
- 斯堪蒂亚语维基——斯堪蒂亚语及其词条的备份站;
- 斯堪蒂亚语翻译条目汇总——此维基提供的公开翻译条目(见主页)中已完成的斯堪蒂亚语翻译内容合辑;
- 斯堪蒂亚语博客——翻译各种文学作品至斯堪蒂亚语;
- 斯堪蒂亚字母转换器——斯堪蒂亚字母>拉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