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瑙克語(Sak Ghasnauk)又稱Sak Dang(國語),是哈希瑙克王國的一種主要語言,不屬於任何已知的語言體系。哈希瑙克語的由來到至今仍然是個謎,有些人認為這種語言可能屬於東亞/東南亞語言聯盟。這是因

國旗
為哈希瑙克語中吸收了大量的泰語、高棉語之類的東南亞語系的詞彙。最早的文獻溯源於15世紀。
簡介[]
哈希瑙克語是哈希瑙克王國的官方語言,屬於碟吾語系(Sak Deu)。標準哈希瑙克語是以碟吾人的通俗語言為基礎方言,以庚族(Rhuu Keng)口音為基本音。哈希族口音本來共有三

詩
個詞性聲調——類似普通話的」當dang1/dang4「」散san3/san4「——,但是現在標準國語已失去了詞性聲調的功能。
·第一聲:高平調44~55 名詞 sak1(語言) or1(刀)
·第二聲:高降調41 動詞 beet2(說、講) tiim2(來)
·第三聲:低平調11 其他 roi3(小) pat3(會、能)
哈希瑙克王國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70%為碟吾人,而少數民族則包括薩侃人、北洋人(中國人之類的東亞/東南亞人的總稱)、維諾荷萊人等十餘部。大量外地移民的出現造成了哈希瑙克語的懶音化,發音變得越來越單純。
碟吾人又稱黑人,身材較矮,皮膚淺褐色,像印尼人或波利尼西亞人,可是語言本身更像壯侗語族。
文字[]
哈希瑙克文字(Kanbareir 侃巴類爾 Akshareir/Aksar 阿克薩爾 "Hieroglyphics")是記錄碟吾人語言的文字,屬表意體系,是古代碟吾人仿漢字創製的。雖然字形結構和造字法完全不像漢字,但是有些字與篆書相似。全部哈希瑙克文字共計3125字,而實際上有更多。

「外國人居住區」
部首[]

水晶
哈希瑙克文現在通行之125部首(inkan),是建國之前降臨歷753年(1470年)第十七代霸王Thoagh Boor RhuuGhas創始的。漢字部首所在的位置並不一定,但哈希瑙克文的inkan總在左邊,原則上是表示一組文字的名詞類別。

「國」「家」「夜」
造字法[]
在哈希瑙克文中,除125個部首之外,絕大部分是會意字,會意字是由兩或三個表示意義的部首組成的。造字方式像西夏文,形聲字不多。